兰山融媒讯 为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效能,枣园镇着力构建以党建为引领、网格化为基础、精细化为目标、“胡同长”为抓手的乡村治理体系,探索推行“胡同长”制度,架起党群连心桥。
科学谋划 选优配强
枣园镇建立“镇—村—网格—“胡同长””四级网格体系,坚持就近就便、规模适度、有利治理、有效服务的原则,根据村民实际居住情况绘制平面图,以胡同、街巷等为单位,建立了每15-30户为标准的“胡同长”网格,全镇54个村居,共划分80个基础网格,配备716名“胡同长”。“胡同长”队伍协助村“两委”深化村民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监督。通过自荐报名、群众推荐、组织考察相结合的方式,优先推荐党员、入党积极分子、后备干部、离退休老干部、退役军人等担任“胡同长”。
走访知民情 服务心连心
“胡同长”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。在担任“胡同长”期间,党员们通过与群众的密切接触和交流,了解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,增强了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,他们积极倾听居民的声音,及时反馈居民的诉求,帮助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,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,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。今年以来,枣园镇开展5轮“党群同心”大走访活动,“胡同长”走访群众2万余户,收集诉求建议92个,解决困难问题35个。
政策宣传员 群众服务员
“胡同长”制度促进了乡村治理的精细化。“胡同长”作为乡村治理的最小单元,不仅承担着管理和服务胡同内居民的责任,更是连接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。在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中,“胡同长”通过对胡同内经营户信息的收集和整理,建立起了完善的经济档案,为政府精准施策提供了数据支撑。针对不同居民的需求和特点,“胡同长”还会组织各种活动和服务,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,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。
“胡同长”制度的推行,让枣园镇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,也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。在“胡同长”制度的带动下,枣园镇的乡村治理逐渐实现了从“管理”到“治理”的转变,从“单向”到“互动”的转变,从“粗放”到“精细”的转变。
打开“兰山首发”看评论